医学猫---让医护人员职称晋升变容易!

13728009570
020-2896 0023

医学猫

考试动态

25 2024-12

2025年急诊医学考试大纲-急诊药理学

一、急诊药理学 镇痛镇静药 吗啡、芬太尼及衍生物、氟比洛芬酯、丙泊酚、苯二氮类药物的药理作用、适应证、禁忌证及用法用量 血管活性药物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及异丙基肾上腺素的药理作用、适应证及用法用量 高血压急症用药 硝普钠、硝酸甘油、尼卡地平及乌拉地尔的药理作用、适应证、禁忌证、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抗恶性心律失常药 物利多卡因、艾司洛尔、胺碘酮及地尔硫 的药理作用、适应证、禁忌证、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急诊溶栓药 尿激酶、阿替普酶的药理作用、适应证、禁忌证、用法用量及不良反应 急诊抗栓药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药理作用、适应证、禁忌证、用法用量及不良反应(肝素、低分子肝素、磺达肝癸钠、华法林的药理作用、适应证、禁忌证、用法用量及不良反应 急诊抗心肌缺血药 硝酸酯类药物的药理作用、适应证、禁忌证、用法用量及不良反应 正性肌力药物 去乙酰毛花苷、多巴酚丁胺、米力农、左西孟旦的药理作用、适应证、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急诊常用抗微生物药物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糖肽类及奥司他韦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急诊常用解毒药物 (有机磷中毒解毒药:氯解磷定、碘解磷定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抗胆碱能药物阿托品、长托宁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脱水、利尿剂 甘露醇、甘油果糖及速尿的药理作用、适应证、用法用量及不良反应 止血药 凝血酶、酚磺乙胺、氨甲苯酸的药理作用、适应证、禁忌证、用法用量及不良反应 胃肠解痉药 阿托品、山莨菪碱的药理作用、适应证、禁忌证、用法用量及不良反应 平喘药 茶碱类、沙丁胺醇的药理作用、适应证、禁忌证、用法用量及不良反应 抑酸及抑制胰液分泌的药物 质子泵抑制剂 受体拮抗剂、生长抑素及其衍生物的药理作用、适应证、禁忌证、用法用量及不良反应

23 2024-12

2025年全科医学考试大纲-中医妇科学

中医妇科学 一、概论 (一)女性解剖与生理特点 1. 女性生殖解剖特点 2. 女性生理特点 (二)女性疾病的诊法 诊法 (三)妇科检查方法 检查方法 二、预防与保健 妇女保健 1. 青春期保健 2. 月经期保健 3. 新婚期保健 4. 妊娠期保健 5. 产褥期保健 6. 哺乳期保健 7. 绝经期保健 8. 老年期保健 三、常见月经病 (一)月经先期 1. 概述 2. 病因病机 3. 诊断及鉴别诊断 4. 辨证论治 (二)月经后期 1. 概述 2. 病因病机 3. 诊断及鉴别诊断 4. 辨证论治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 1. 概述 2. 病因病机 3. 诊断及鉴别诊断 4. 辨证论治 (四)月经过多 1. 概述 2. 病因病机 3. 诊断及鉴别诊断 4. 辨证论治 (五)月经过少 1. 概述 2. 病因病机 3. 诊断及鉴别诊断 4. 辨证论治 (六)经期延长 1. 概述 2. 病因病机 3. 诊断及鉴别诊断 4. 辨证论治 (七)经间期出血 1. 概述 2. 病因病机 3. 诊断及鉴别诊断 4. 辨证论治 (八)崩漏 1. 概述 2. 病因病机 3. 诊断及鉴别诊断 4. 治疗原则 5. 塞流、澄源、复旧的含义 6. 辨证论治 (九)闭经 1. 概述 2. 病因病机 3. 诊断及鉴别诊断 4. 辨证论治 (十)痛经 1. 概述 2. 病因病机 3. 诊断及鉴别诊断 4. 辨证论治 (十一)经行前后诸证 1. 概述 2. 病因病机 3. 诊断及鉴别诊断 4. 辨证论治 (十二)绝经前后诸证 1. 概述 2. 病因病机 3. 诊断及鉴别诊断 4. 辨证论治 四、带下病 带下病 1. 特点 2. 病因病机 3. 类证鉴别和鉴别诊断 4. 治疗 5. 转诊原则 6. 养生与康复 7. 健康教育 8. 常用西药参考 五、常见妊娠病 (一)概论 1. 特点 2. 临床表现 3. 早孕诊断方法 4. 妊娠病治疗原则 5. 妊娠期用药原则 (二)妊娠恶阻 1. 特点 2. 病因病机 3. 鉴别诊断 4. 治疗 5. 转诊原则 6. 养生与康复 7. 健康教育 (三)胎漏、胎动不安 1. 特点 2. 病因病机 3. 类证鉴别和鉴别诊断 4. 治疗 5. 转诊原则 6. 养生与康复 7. 健康教育 (四)异位妊娠 1. 特点 2. 诊断和鉴别诊断 3. 转诊原则 4. 养生与康复 5. 健康教育 六、常见产后病 (一)概论 1. 特点 2. 病因病机 3. 诊断要点 4. 治疗原则 (二)产后恶露不绝 1. 特点 2. 病因病机 3. 类证鉴别和鉴别诊断 4. 治疗 5. 转诊原则 6. 养生与康复 7. 健康教育 (三)产后身痛 1. 特点 2. 病因病机 3. 类证鉴别和鉴别诊断 4. 治疗 5. 转诊原则 6. 养生与康复 7. 健康教育 (四)产后缺乳 1. 特点 2. 病因病机 3. 类证鉴别和鉴别诊断 4. 治疗 5. 转诊原则 6. 养生与康复 7. 健康教育 七、常见妇科杂病 (一)急性盆腔炎 1. 特点 2. 诊断 3. 鉴别诊断 4. 治疗 5. 转诊原则 6. 养生与康复 7. 健康教育 (二)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1. 特点 2. 诊断 3. 鉴别诊断 4. 治疗 5. 转诊原则 6. 养生与康复 7. 健康教育

19 2024-12

2025年全科医学考试大纲-预防医学概论

预防医学概论 一、绪论 医学模式、健康观 1. 预防医学要素(概念、内容、特点) 2. 医学模式与健康观 3. 中医预防理念 4. 五层次预防 5. 预防的策略 二、预防服务 (一)社区预防服务 1. 社区预防服务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2. 社区预防服务的实施 (二)临床预防服务 1. 临床预防服务的概念、特点和内容 2. 临床预防服务的实施原则和基本步骤 (三)中医预防服务 1. 中医预防服务适宜技术 2. 中医临床预防服务(养生保健、体质辨识、治未病) 3. 中西医预防服务的比较 三、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研究方法 (一)概述 1. 流行病学特点 2.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二)疾病的分布 1. 描述疾病分布的常用指标 2. 疾病流行强度的相关术语 3. 疾病的三间分布 (三)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1. 现况研究 2. 病例对照研究 3. 队列研究 4. 社区干预试验(实验性研究) 5. 诊断试验与筛检试验 (四)循证医学要素 循证医学要素 四、环 境、营养与健康 (一)环境与健康 1. 人类与环境(环境的概念、组成、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2.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3. 环境污染与健康 4. 环境介质与健康 (二)营养与健康 1. 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 2. 营养调查与评价 3. 食品安全与食物中毒 4. 食源性疾病 五、职业与健康 (一)职业性有害因素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概念和分类 (二)职业病预防策略 1. 职业病的概念与特点 2. 职业病诊断和处理原则 3. 职业病预防原则和措施 (三)职业病的预防与控制 1. 职业卫生服务的实施原则 2. 职业人群健康监护中信息管理的措施 3. 常见职业病预防与控制 六、社 会、心理、行 为 与健康 (一)概述 社会、心理、行为与健康 (二)亚健康状态的调治 亚健康的调治原则 (三)心身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1. 心身疾病的分类、特点 2. 心身疾病的诊断原则、治疗原则及三级预防 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一)健康教育 1. 健康教育要素 2. 健康教育内容 3. 健康教育原则 4. 健康教育的实施与评价 (二)健康促进 1. 健康促进要素 2. 健康促进原则 八、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一)传染病的流行机制 1. 传染病的概念和分类 2.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和传播途径 (二)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与措施 1. 传染病的报告制度 2. 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三)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常见传染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 (四)新发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新发传染病流行的影响因素及防控措施 (五)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中的作用 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中的思想理论 九、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概述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 1. 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原则及内容 2. 社区内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 (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控制 个体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及干预 十、伤害预防与控制 (一)伤害的概述 1. 伤害的基本要素(概念、分类、影响因素) 2. 伤害的特点 (二)伤害的防控 1. 伤害预防策略与措施 2. 主要伤害及其预防 十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控制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要素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 十二、医源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一)医源性疾病的概述 1. 医源性疾病的概念 2. 医源性疾病的类型 (二)感染性医源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1. 与院内感染有关的因素 2. 感染性医源性疾病的形成与传播条件 3. 预防与控制 (三)药物性医源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1. 概念 2. 分类 3. 预防与控制 (四)中药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控制 1. 概念 2. 分类 3. 不良反应监测

16 2024-12

2025年中药学士考试大纲-中药调剂学

中药调剂学 一、  中药处方与处方应付 (一)  处方类型 1.  处方的概念 2.  处方的类型 (二)  处方格式 中药处方的格式和书写要求 (三)  处方常用术语 1.  处方常用术语及分类 2.  药引 3.  处方脚注 (四)  处方管理制度 处方管理制度 (五)  处方药品的名称与应付 1.  处方药品正名与应付 2.  处方药品别名与应付 3.  处方药品合写与应付 二、 中药配伍及用药禁忌 (一)  中药配伍 1.  中药配伍及临床意义 2. “七情”配伍 (二)  用药禁忌 1.  配伍禁忌 2.  十八反 3.  十九畏 4.  妊娠用药禁忌 三、 合理用药 (一)  合理用药概述 合理用药的概念、目的和意义 (二)  合理用药指导 合理用药指导原则 (三)  中西药合理配伍联用 中西药合理配伍联用 (四)  中药不良反应监测 1.  药品不良反应的概念 2.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制度 3.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范围 4.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程序 四、 特殊中药的调剂与管理 (一)  麻醉中药的调剂与管理 1.  麻醉中药品种 2.  麻醉中药的使用 3.  麻醉中药处方管理制度 (二)  毒性中药的调剂与管理 1.  毒性中药的品种与分类 2.  毒性中药的调配管理制度 3.  毒性中药的用量用法 4.  毒性中药处方管理制度 五、 中药调剂设施及工作制度 (一)  基本设施与工具 1.  饮片斗柜及调剂台 2.  常用调剂工具 3.  常用碎药工具 (二)  斗谱排列原则 1.  斗谱的排列原则 2.  特殊中药的存放 (三)  调剂用药的供应 1.  调剂用药供应 2.  查斗、装斗、调配、保管的关系 六、  饮片调剂操作规程 (一)  收方 收方与处方审查 (二)  计价 计价的原则与方法 (三)  调配 中药处方的调配 (四)  复核 复核的工作程序 (五)  发药 发药的工作程序 (六)  调剂质量管理 1.  配发药剂的质量要点 2.  检查方法及质量评定 七、 中成药调剂操作规程 (一)  中成药调剂操作规程 1.  中成药调剂 2.  中成药调剂操作规程 3.  药品有效期的推算及判定 (二)  中成药处方药 1.  中成药处方药 2.  常用中成药处方药的功能主治 (三)  中成药非处方药 1.  中成药非处方药 2.  非处方药的遴选原则 3.  常用中成药非处方药品种 八、 中药煎服 (一)  煎药 1.  汤剂概述 2.  汤剂的煎煮 3.  中药特殊煎药方法 (二)  服药 1.  服药温度 2.  服药剂量 3.  服药时间 4.  服药饮食禁忌 (三)  煎药室操作常规 1.  煎药室设备设施 2.  煎药操作方法 九、  中药品质变异及常用中药养护技术 (一)  影响中药品质变异的因素 1.  中药变质的自身因素 2.  中药变质的环境因素 (二)  常见中药品质变异现象 1.  中药霉变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2.  中药仓虫及防治措施 3.  中药变色及易变色品种 4.  中药泛油及易泛油品种 (二)  常见中药品质变异现象 5.  中药气味散失的原因及品种 6.  其他变异现象(升华、风化、潮解溶化、粘连、腐烂等) (三)  中药基本养护技术 1.  干燥养护技术的种类及应用 2.  冷藏养护技术及应用 3.  埋藏养护技术的种类及应用 4.  对抗同贮养护技术及应用 (四)  现代养护技术 1.  气调养护技术 2.  远红外加热干燥养护技术 3.  微波干燥养护技术 4.  气幕防潮养护技术 5.  除氧剂封存养护技术 6.  辐射防霉除虫养护技术 (五)  常用中药材的养护 常用各类中药材的养护 (六)  中药饮片的养护 1.  中药饮片常见的变异现象 2.  常见中药饮片的养护 (七)  中成药养护 1.  中成药常见的变异现象 2.  常见中成药剂型的养护 (八)  特殊中药养护 1.  毒麻中药的养护 2.  易燃中药的养护 3.  贵细中药的养护 4.  鲜活中药的养护 十、  医院药检工作及药品质量管理 1.  药检室的设置 2.  药检工作职责和制度 3.  常用的药品质量检验方法与要点

16 2024-12

2025年中药学士考试大纲-中药药剂学

中药药剂学 一、  绪论 (一)  中药药剂学性质与常用术语 1.  中药药剂学的性质 2.  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 3.  中药药剂的常用术语 (二)  药物剂型的分类 1.  按物态分类 2.  按制法分类 3.  按给药途径与方法分类 (三)  中药药剂工作的依据 1.  中国药典 2.  部颁、局颁药品标准 二、 制药卫生 (一)  制药卫生标准 1.  制药卫生标准 2.  中药制药过程的污染途径 (二)  制药环境的卫生管理 洁净室的等级及适用范围 (三)  灭菌方法与无菌操作 1.  物理灭菌法 2.  滤过除菌法 3.  化学灭菌法 4.  无菌操作法的要点与注意事项 (四)  防腐 常用防腐剂的种类与应用 三、 粉 碎、筛析与混合 (一)  粉碎方法 1.  粉碎的目的 2.  干法粉碎的适用范围 3.  湿法粉碎的适用范围 4.  低温粉碎的适用范围 (二)  筛析 1.  筛析的目的 2.  药筛的种类与规格 3.  粉末分等 (三)  混合 .  1.混合的原则 2.  混合的方法 四、 散剂 (一)  散剂的特点 散剂的特点与分类 (二)  散剂的制备 1.  一般散剂的制法 2.  特殊散剂的制法 五、  浸 提、分离、浓 缩 与干燥 (一)  浸提的原理与影响因素 1.  中药的浸提过程 2.  影响浸提的主要因素 (二)  常用浸提方法与设备 1.  常用浸提溶剂和辅助剂 2.  常用浸提方法的特点与应用 (三)  浸提液的分离方法 常用分离方法的特点与选用 (四)  常用精制方法 水提醇沉法的原理和操作过程 (五)  浓缩 1.  常用浓缩方法的特点与应用 2.  影响浓缩效率的因素 (六)  干燥 常用干燥方法的特点与应用 六、  浸出药剂 (一)  浸出药剂的特点与分类 1.  浸出药剂的特点 2.  浸出药剂的分类 (二)  浸出药剂的种类与制法 1.  合剂的特点与制法 2.  糖浆剂与煎膏剂的特点与制法 3.  酒剂与酊剂的特点与制法 4.  流浸膏剂、浸膏剂和茶剂的特点与制法 七、 液体药剂 (一)  液体药剂的特点与分类 1.  液体药剂的特点 2.  液体药剂的分类 (二)  表面活性剂 1.  表面活性剂的含义、特点与基本性质 2.  常用表面活性剂的种类 (三)  增加药物溶解 度的方法 增溶的方法 (四)  真溶液型药剂 1.  真溶液型药剂的特点 2.  各种真溶液型药剂的制法 (五)  胶体溶液型药剂 1.  胶体溶液型药剂的分类与特点 2.  胶体溶液型药剂的制法 (六)  乳浊液型药剂 1.  乳浊液型药剂的分类与特点 2.  乳化剂的特点与分类 3.  乳浊液型药剂的制法及稳定性 (七)  混悬液型药剂 1.  混悬液型药剂特点 2.  混悬液型药剂的常用附加剂 3.  混悬液型药剂的制法 八、 注射剂(附: 眼用液体制剂) (一)  概述 1.  注射剂的特点 2.  注射剂的分类 (二)  热原 1.  热原的基本性质 2.  注射剂中污染热原的途径 3.  注射剂中除去热原的方法 (三)  注射剂的溶剂 常用注射剂的溶剂 (四)  注射剂的附加剂 1.  增加主药溶解度的附加剂种类 2.  帮助主药混悬或乳化的附加剂种类 3.  防止主药氧化的附加剂种类 4.  抑制微生物增殖的附加剂种类 5.  调整 pH 值的附加剂种类 6.  调节渗透压的附加剂种类 7.  减轻疼痛的附加剂种类 (五)  注射剂的质量检查 注射剂的质量检查与安全问题 (六)  输液剂 输液剂的特点与种类 (七)  眼用液体制剂 1.  眼用液体制剂的特点 2.  眼用液体制剂的附加剂 3.  眼用液体制剂的质量检查 九、  外用膏剂 (一)  概述 1.  外用膏剂的特点 2.  外用膏剂的分类 (二)  软膏剂与乳膏剂 1.  常用基质的种类与选用 2.  软膏剂和乳膏剂的制法 (三)  黑膏药 1.  黑膏药的原料选用与处理 2.  黑膏药基质的组成 3.  黑膏药的制法 (四)  贴膏剂 1.  橡胶贴膏的组成 2.  橡胶贴膏的制法 3.  凝胶贴膏的组成 4.  凝胶贴膏的制法 十、  栓剂 (一)  栓剂的特点与作用机理 1.  栓剂的分类 2.  栓剂的作用特点 (二)  栓剂的基质 1.  栓剂基质的要求 2.  基质的种类 (三)  栓剂的制法 1.  热熔法制备栓剂的工艺流程 2.  润滑剂的种类与选用 (四)  栓剂的质量检查 栓剂的质量检查 十一、  胶囊剂 (一)  胶囊剂的含义、分类与特点 1.  胶囊剂的分类 2.  胶囊剂的特点及规格 (二)  胶囊剂的制备 1.  硬胶囊剂的制备 2.  软胶囊剂(胶丸)的制备 (三)  胶囊剂的质量 十二、  丸剂 (一)  丸剂的特点与分类 1.  丸剂的特点 2.  丸剂的分类 (二)  水丸 1.  水丸常用赋形剂的选用 2.  药粉的要求 3.  水丸的制法 (三)  蜜丸 1.  蜜丸的特点 2.  蜂蜜的选择与炼制 3.  炼蜜的规格与选用 4.  蜜丸的制法 (四)  浓缩丸和水蜜丸 1.  浓缩丸的特点及制法 2.  水蜜丸的特点及制法 (五)  糊丸和蜡丸 1.  糊丸的含义和特点 2.  蜡丸的含义和特点 (六)  滴丸 1.  滴丸的特点 2.  常用基质的种类与选用 3.  冷却剂的种类与选用 4.  滴丸的制法 (七)  丸剂的包衣与质量检查 1.  丸剂包衣的目的、种类及材料 2.  丸剂的质量检查 十三、  颗粒剂 (一)  颗粒剂的分类与特点 1.  颗粒剂的特点 2.  颗粒剂的分类 (二)  颗粒剂的制法与质量检查 1.  颗粒剂的制法 2.  颗粒剂的质量检查 十四、 片剂 (一)  概述 1.  片剂的特点 2.  片剂的分类 (二)  片剂的辅料 片剂辅料的类型和品种 (三)  片剂的制备 片剂制备方法 (四)  片剂的包衣 1.  片剂的包衣目的、特点和种类 2.  包衣物料的种类 3.  包衣方法 (五)  片剂质量检查 片剂的质量检查 检查 胶囊剂的质量检查

16 2024-12

2025年中药学士考试大纲-中药炮制学

中药炮制学 一、 中药炮制的目的 结合具体药物理解 炮制的目的 结合具体药物理解炮制的目的 3 二、 净制与切制 (一)  净选加工的目的 结合具体药物理解目的 3 (二)  清除杂质 1.  清除杂质的方法 2.  各种方法的操作要点 3.  各种方法适用的药物 (三)  分离和清除非 药用部位 1.  去除非药用部位的方法 2.  各种方法的适用药物 (四)  饮片切制 1.  饮片切制的目的 2.  常见的饮片类型 3.  各种饮片类型的适用药物 三、 炮制方法各论及其主要药物 (一)  炒法 1.  目的 2.  操作方法 3.  辅料用量 4.  注意事项 5.  适用药物 (二)  炙法 1.  目的 2.  操作方法 3.  辅料用量 4.  注意事项 5.  适用药物 (三)  煅法 1.  目的 2.  操作方法 3.  辅料用量 4.  注意事项 5.  适用药物 (四)  蒸、煮、燀法 1.  蒸法的目的 2.  蒸法的操作方法 3.  蒸法的辅料用量 4.  蒸法的注意事项 5.  蒸法的适用药物 6.  煮法的目的 7.  煮法的操作方法 8.  煮法的辅料用量 9.  煮法的注意事项 10.  煮法的适用药物 11.  燀法的目的 12.  燀法的操作方法 13.  燀法的注意事项 14.  燀法的适用药物 (五)  主要药物的炮制 主要药物的炮制方法及炮制作用(100 种) 一、  中药鉴定 总论 (一)  中药鉴定的依据 中药鉴定的依据 3 (二)  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 1.  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 2.  中药鉴定的取样原则与方法 (三)  中药鉴定方法 1.  来源鉴定 3 2.  性状鉴定 3 二、  根及根茎类中药 (一)  根类中药的概述 性状鉴别 (二)  根茎类中药的概述 性状鉴别 (三)  常用根及根茎类中药鉴定 1.  来源 2.  主产地 3.  性状鉴别 三、  茎木类中药 (一)  茎木类中药的 概述 茎木类中药的性状鉴别 (二)  常用茎木类中药鉴定 1.  来源 2.  主产地 3.  性状鉴别 四、  皮类中药 (一)  皮类中药概述 皮类中药的性状鉴别 3 (二)  常用皮类中药 的鉴定 1.  来源 2.  主产地 3.  性状鉴别 五、 叶类中药 (一)  叶类中药概述 叶类中药的性状鉴别 (二)  常用叶类中药鉴定 1.  来源 2.  主产地 3.  性状鉴别 六、  花类中药 (一)  花类中药概述 花类中药的性状鉴别 (二)  常用花类中药鉴定 1.  来源 2.  主产地 3.  性状鉴别 七、 果实及种子类中药 (一)  果实类中药概述 果实类中药的性状鉴别 (二)  种子类中药概述 种子类中药的性状鉴别 (三)  常用果实种子类中药鉴定 1.  来源 2.  主产地 3.  性状鉴别 八、  全草类中 药 常用全草类中药鉴定 1.  来源 2.  主产地 3.  性状鉴别 九、  藻、菌、地 衣类中药 (一)  藻、菌、地衣类中药的概述 1.  藻类 2.  菌类 3.  地衣类 (二)  常用藻、菌、地 衣类中药的鉴定 1.  来源 2.  主产地 3.  性状鉴别 十、  树脂类中 药 (一)  树脂类中药的概述 1.  通性 2.  鉴定 (二)  常用树脂类中 药鉴定 1.  来源 2.  主产地 3.  性状鉴别 十一、  其他类中药 其他类中药的鉴定 1.  来源 2.  主产地 3.  性状鉴别 十二、  动物类中药 (一)  动物类中药概述 1.  动物类中药的分类 2.  动物类中药的性状鉴别 (二)  常用动物类中药鉴定 1.  来源 2.  主产地 3.  性状鉴别

12 2024-12

2025年度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通知

按照国家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办公室《关于2025年度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卫考办发〔2024〕1号)要求,现就我省开展2025年度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工作事项公告如下: 一、考试时间 2025年度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定于2025年4月12、13、19、20日举行。具体安排为: 护理学(初级师)专业采用纸笔作答方式进行考试,具体安排如下: 二、报名审核 (一)考生报名。本次考试采用网上报名方式,考生可在2024年11月26日至12月9日期间,登录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官方网站(https://www.21wecan.com/),认真阅读报名须知,按照要求认真、正确填写个人信息,下载打印《2025年度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申请表》。 (二)考点归属。省属医疗卫生机构、中央驻陕医疗卫生机构、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陕西省军民融合人才中心的考生申报省直考点;各市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及辖区内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的考生申报对应市级考点。 (三)确认安排。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在编人员和非在编人员由单位人事部门统一申报 (不接受个人申报)。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考生,档案在工作单位辖区以外的提供社保证明,由工作单位辖区考点或报名点确认资格。 (四)确认材料。考生须持以下材料到报名点进行资格审核及现场确认(注:考生提交的所有纸质材料均须使用A4纸)。 1.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工作单位出具正式的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聘用证明表(附件1)。 2.《2025年度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申请表》(各栏目内容须经单位人事部门或档案存放单位核实加盖印章)。 3.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报名条件中有关专业学历或学位的规定,是指国家教育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认可的正规院校毕业学历或学位)。 4.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考生,还须提交本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有执业资格准入的专业必须同时提交执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5.2024年已参加过本专业考试未通过的考生(缺考、违纪考生除外),基本信息、报考考区、考点、报考专业、报考级别、教育情况、工作单位等信息未发生变化的,提交报名信息后会自动确认,上述任何一项信息发生变动则需到现场确认。 6.一线人员报名需提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专业技术人员抗疫表现情况》(附件2)和单位出具的正式文件。 三、缴费 我省实行网上缴费,通过资格审核的考生须在2025年2月6日至16日期间完成网上缴费,逾期未缴费视为放弃考试。 四、其他事项 (一)报名信息。考生应对报名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确认信息表签字后,报名信息一律不得更改。 (二)打印准考证。考生可于2025年4月2日至20日期间,登录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官网打印准考证。 (三)成绩查询。考生可于考试结束后两个月在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官网查询考试成绩。 (四)证书发放。资格证书发放请考生关注卫生人才网或当地卫健委

医学猫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6897号 粤ICP备08024116号 Powered by 极致CMS

关于广东省人才交流协会医疗人才专业委员会 论文 医学猫考试宝典 手机微信:13728009570 网站地图

执业助理医师、执业医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执业药师、医院三基、住院医师规培、主治医师、副高级职称、正高级职称

医学猫-考试宝典APP是广州有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官方网站,各大应用市场搜索 医学猫 下载,权威的卫生资格正副高考试平台。